微信咨询:13359256886
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李家村门市部旗下网站!
首页
出境旅游
国内旅游
周边旅游
西安旅游
主题旅游
旅游景点
护照签证
游记攻略
西安旅游
暑期欧洲计划
暑期南亚计划
春节普吉岛计划
端午节旅游
春节西安到巴厘岛旅游
特卖会
自由行
最美夕阳红
海南春节旅游报价
西安夏令营
暑期亲子游
国庆短线旅游
最新订单:
朱女士
2025年09月16日
成功预订
西安直达喀什、库车、库尔勒、哈密南疆胡杨林空调专列11日游
>
线路
线路
护照签证
景点
游记攻略
联系我们
质量监督电话:13359256886
地址:西安市李家村石化小区底商康辉旅游(李家村地铁B口向南100米)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导航
出境旅游
日韩朝旅游
港澳台旅游
东南亚旅游
海岛游
欧美洲旅游
澳新凯旅游
中东非洲游
豪华国际游轮
国内旅游
海南旅游
厦门武夷山
云南旅游
四川九寨沟
北京旅游
张家界旅游
北海涠洲岛
桂林旅游
夏令营
广深珠联游
内蒙古旅游
东北旅游
重庆三峡游
宁夏青海游
贵州旅游
江西旅游
黄山旅游
华东旅游
西藏旅游
山东旅游
新疆甘肃游
周边旅游
陕西旅游
山西旅游
河南旅游
湖北旅游
西安旅游
华山旅游
延安旅游
兵马俑旅游
法门寺旅游
西安市内游
西安三日游
西安二日游
西安一日游
壶口瀑布
主题旅游
西安旅游
暑期欧洲计划
暑期南亚计划
春节普吉岛计划
端午节旅游
春节西安到巴厘岛旅游
特卖会
自由行
最美夕阳红
海南春节旅游报价
西安夏令营
暑期亲子游
国庆短线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行业新闻
>> 旅游文明与公民道德
旅游文明与公民道德
时间:2016-06-30 10:24:41 浏览量:953次
一、旅游者与公民
旅游世界是不同于日常生活世界的一个崭新世界,旅游世界总是与生活世界的一种暂时的隔离,所以可以说旅游者是游离出日常生活之外的人,是脱离了正常生活轨迹的人。
“公民”一词源于古希腊的雅典。汉语中原本没有“公民”一词,直到辛亥革命前后才由西方传入。虽然现代教育已推行多年,但真正的公民意识,还没有在民众中完全建立起来。
一个人出门旅游之后,他就成了“旅游者”,旅游者就应该有旅游者的社会责任,如旅游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爱护旅游设施,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尊重旅游从业人员,与经营者发生纠纷时,应当依法维护权益,不能擅自滞留旅游客运工具或者经营场所。除了上述法规层面的义务之外,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还应该有更高的道德要求。所谓旅游文明,是指在整个旅游产业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能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些参与者主要是指旅游的主体——旅游者,同时也包括旅游经营者。旅游文明行为来源于公民日常道德修养的积淀,是公民道德在其旅游行为中的外化。
早在2006年10月,国家旅游局就与中央文明办一起发布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其实,这些指南和公约,距离一个文明社会对旅游者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而更高标准的文明要求,是每一个现代旅游者所应主动践行的。
二、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根源分析
游客不文明的行为表现广泛,它主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表现的介于适当行为与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对旅游地资源、环境、居民、其他游客甚至自身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路边长椅上脱鞋脱袜、违章露营、违规拍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举止不当,不尊重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凡此等等,都属于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表现。那么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呢?
(一)文明与道德的关系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标尺。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文明行为,成就了一个社会的文明形态。文明是与野蛮相对应的,人类从荒蛮中走出,一步步走向更高级的文明,这是人类告别动物性走向神性的必由之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文明还应是每个公民自觉的行为,不待他人监督,无需舆论夸赞,它是一种心底自律的行为,是公民对道德自我期许的结果,是公民对道德发自内心去追求的人生境界。从日常生活中公交车上的让座、公共场所的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物,到主动关掉他人忘记关掉的水龙头,关掉天亮了还在发光的照明灯,再到他人遇困时的挺身救助,都是现代文明人所理应自觉担当的社会义务。而道德水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道德的崇高境界是“博爱”,也即墨子所谓“兼爱”,儒家的“泛爱众”。爱没有圈子,没有范围,普施天下,惠及万方,广及万千大众。对此,现在多数人一时还做不到,但却应该成为整个人类追求的目标。文明是外在的,道德是它的内涵,文明的进步是以人类道德的提升为前提的。没有万千大众道德水平的提升,所谓文明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我国公民道德弱化的主要原因
深究中国游客旅游不文明行为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还在于我国公民的道德素质有待提高。2014年9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马尔代夫时对中国驻马大使王福康说:“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要讲文明,矿泉水瓶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一个被称作“礼仪之邦”的文明大国,居然还要国家领导人来公开教育国民要文明出游。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儿呢?
首先,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圈层观念绵延久远。虽然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古代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这种道德是以个人为中心,依据血缘的“差序格局”来处理道德关系的。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从自我,到父母兄弟姊妹,再到家族,然后是村社……越远越淡,人的亲疏远近的圈层观念,几千年来根深蒂固。当今公民旅游出行中的不文明行为,是圈层观念在旅游中的表现。
其次,道德重建仍然没有完成。明清时期,“礼”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桎梏作用日益显露,反对的呼声也渐渐响起。晚清以来,受西潮冲击,传统解体,诸种道德礼仪也随之远去。“五四运动”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四旧”的同时,新礼教、新道德、新思想、新文化却没能得到重建;后来又经历了“文革”的冲击,“讲卫生”是资产阶级情调,“守秩序”是缺乏革命精神,道德文化领域几乎成了真空。与此同时,旧有的价值观根深蒂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留下了一些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标准的道德观念,依然被不少现代人因袭遵循。文革中几乎人人都会背诵“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越来越多的人就慢慢养成了大大咧咧、随随便便的习惯,效仿这种所谓的英雄气概。中国公民多喜欢在公共场合高调喧嚷,大声喧哗,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者,几十年的道德教育脱离实际。多少年来,我国教育中问题最多的就是德育。我们教育孩子从小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但却对日常生活中的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与社会打交道等都付之阙如。结果是培养出了一批道德上的伪君子,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培养出了许多口头上一套一套的瞻之甚高,但在行为上却一塌糊涂践之甚低的小人。去年北大前党委书记任彦申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是用的时间最长,开设课程最多,投入精力、物力、人力最多的一个国家,但是我们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还有,腐败分子道德败坏对社会道德建设产生负面影响。近年中央反腐让我们看到,一些官员在台上宣讲道德头头是道,背后却以权谋私、生活腐化堕落,这些腐败分子一步步走来,渐渐形成了一种双重人格。当其行径被查处后,官德的败坏对民心冲击极大,它让人们普遍感到,社会管理者和精英都不讲道德,凭什么要求我们讲道德?总觉得他们做什么事都对自己不公平,担心自己利益受损。有此心态,又怎会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社会道德建设呢。
最后,公民缺乏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能力。长久以来,社会对个人的“掌控”太多。国人往往形成了一种被人管束的心态。小时候在家有父母的管教,上学后在学校有师长的管控,工作了在单位则有领导的管理,而从来就没有自我对自我的精神管束,自己对自己渴望做一个现代文明人的道德超越。这样一来,旅行在外,眼前没有了父母的千叮万咛,没有了师长的耳提面命,没有了领导的督促检查,眼前都是陌生的面孔,于是人性中丑陋、卑劣的一面自然就暴露无遗。
对此,我们既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药方,又应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借鉴。既要提倡传统文化教育,又要官员率先垂范、媒体多方参与、教育切合实际,假以时日,一个世界旅游文明大国的形象应该会出现在世界面前。
文章来源: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