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咨询:13359256886
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李家村门市部旗下网站!
首页
出境旅游
国内旅游
周边旅游
西安旅游
主题旅游
旅游景点
护照签证
游记攻略
西安旅游
暑期欧洲计划
暑期南亚计划
春节普吉岛计划
端午节旅游
春节西安到巴厘岛旅游
特卖会
自由行
最美夕阳红
海南春节旅游报价
西安夏令营
暑期亲子游
国庆短线旅游
最新订单:
朱女士
2025年09月16日
成功预订
西安直达喀什、库车、库尔勒、哈密南疆胡杨林空调专列11日游
>
线路
线路
护照签证
景点
游记攻略
联系我们
质量监督电话:13359256886
地址:西安市李家村石化小区底商康辉旅游(李家村地铁B口向南100米)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导航
出境旅游
日韩朝旅游
港澳台旅游
东南亚旅游
海岛游
欧美洲旅游
澳新凯旅游
中东非洲游
豪华国际游轮
国内旅游
海南旅游
厦门武夷山
云南旅游
四川九寨沟
北京旅游
张家界旅游
北海涠洲岛
桂林旅游
夏令营
广深珠联游
内蒙古旅游
东北旅游
重庆三峡游
宁夏青海游
贵州旅游
江西旅游
黄山旅游
华东旅游
西藏旅游
山东旅游
新疆甘肃游
周边旅游
陕西旅游
山西旅游
河南旅游
湖北旅游
西安旅游
华山旅游
延安旅游
兵马俑旅游
法门寺旅游
西安市内游
西安三日游
西安二日游
西安一日游
壶口瀑布
主题旅游
西安旅游
暑期欧洲计划
暑期南亚计划
春节普吉岛计划
端午节旅游
春节西安到巴厘岛旅游
特卖会
自由行
最美夕阳红
海南春节旅游报价
西安夏令营
暑期亲子游
国庆短线旅游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行业新闻
>> 研学旅行进入旺季 “假大空”乱象犹存暗藏隐患
研学旅行进入旺季 “假大空”乱象犹存暗藏隐患
来源:经济参考报 时间:2017-07-08 09:23:12 浏览量:831次
研学旅行进入旺季 “假大空”乱象犹存
海外夏令营、校园考察、文化体验……近年来,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迎来了“春天”。作为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研学旅行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无疑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炙手可热的研学旅行市场背后,“假大空”等乱象仍然存在。业内人士认为,应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安全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加以规范、完善,从而使研学旅行真正回归“实践育人”的初衷。
研学旅行炙手可热
近日,有媒体刊登了一篇关于夏令营市场乱象的报道。文中称,有家长反映,“成都有一家机构去年办夏令营的时候,晚上11点还让娃娃在水泥地上爬,膝盖都磕破流血了,教练还要教训人……”还有业内人士透露,“很多旅行社打着夏令营旗号,实则是暑期托管班。有些甚至三四个人合伙就敢开夏令营班,没有营业执照,安全隐患很大。”此报道一出,随即引发了网友对夏令营、高校游等研学旅行产品的关注及讨论。
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式之一,研学旅行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2012年以来,教育部先后选取了安徽、江苏、陕西、上海、河北、江西、重庆、新疆等8个省(区、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其中提到各中小学要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实际上,由于研学旅行涉及环节较多、责任重大,单凭学校之力无法完成,因此部分地区采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研学旅行平台,对接学校和服务机构。
作为江苏省教育厅直属的事业单位,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苏教国际”)是一家专业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的综合性机构。苏教国际修学旅行部部长周杰介绍说:“我们与海外的教育机构合作,让孩子们体验大学生活、学习英语课程,近期还开展了数学、学科竞赛类的课程。针对每个项目,定期邀请中小学校长和境外机构进行优化和评审,确保至少一半以上是学习内容,其余则是体验和交流。”
南京中华中学上新河初级中学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他的孩子读初一,今年6月参加了赴英研学旅行。为期12天的行程中,前6天在曼彻斯特的友好学校学习,后6天在伦敦旅游,报名费共2.98万元。“我觉得这种形式挺好,不仅能让孩子增长见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的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大乱象暗藏隐患
在研学旅行炙手可热的同时,各种乱象也开始显现。
首先是任意“贴标签”,过度逐利。业内人士表示,研学旅行基地、机构的资质参差不齐、准入门槛高低不一,存在一哄而上、杂乱无章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研学旅行甚至成了某些商家任意定高价、从中逐利的幌子。
有家长曾爆料,个别机构为提高利润,恶意节省费用开支,导致饮食、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服务水准大大降低,让孩子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
其次是“假大空”“走马观花”。目前,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或是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缺失,“假大空”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研学旅行倘若实施不好,可能会陷入“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的怪圈。一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打着研学旅行的旗号,组织学生们换个场所补习校内课程,这就偏离了研学旅行的初衷。“有些学校尚未挣脱应试教育的镣铐,考评学生仍然唯分数论,对研学旅行则采取敷衍的态度,流于走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第三是师生比失衡,安全存隐患。一些研学机构在师资选拔、培训等方面欠缺考虑,老师素质参差不齐,师生比严重失衡,甚至出现过一名老师负责三五十名学生的情况,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
周杰表示,研学旅行,尤其是海外项目存在较多安全误区,包括文化误区、法律误区等,如果机构对项目把控率不高,且没有很好的界定和排查,可能会出现很大的风险。
第四是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缺失。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骆培聪表示,从近几年研学旅行的实施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行业标准和反馈机制的缺失。“不少学校只注重过程,但后续的督促检查、考核却乏人问津,这样就很难判断研学旅行是否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
研学旅行如何回归初衷
受访专家认为,只有当整个市场成熟起来,行业逐步规范时,研学旅行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而这当中离不开政府、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储朝晖建议,研学旅行要想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学校和家长进一步转变观念,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多种需求,不能一味强调“读万卷书”,而忽视了“行万里路”。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全面一些,摒弃唯分数论的做法,可以考虑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文化素养、人际交往能力等纳入考评体系中。“学校可以研究制定研学旅行的督导方式和评价标准,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依据。”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研学旅行需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则发挥引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可以通过成立政府认可的行业组织、产业联盟,再由相关组织来制定行业标准,包括研学旅行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从而使政府在履行检查监督职能时有所参照。
王琪延建议,研学旅行在课程设置和线路拟定上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研学旅行课程不应千篇一律,活动形式可以多元化,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突出专业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此外,过分热衷“名校游”“奢华游”的做法不可取,不妨让学生们走进田间地头,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对此,骆培聪建议,各地应针对研学旅行的安全防控、医、食、住、行等各方面出台具体要求,并且要严格执行。研学旅行活动必须购买相关保险产品,同时还可以通过成立互助小组、明确责任人,来降低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