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国庆节期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及综合收入再创新高,彰显了旅游发展现代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形象国际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成果。据测算,国庆假日期间,全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7002.33万人次,同比增长24.22%;其中境外游客16.96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393.93亿元,同比增长33.08%。
省旅游发展委新闻发言人、副巡视员孟宝民表示,通过对此次国庆假日旅游凸显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成果,旅游产品供给呈多元化趋势。为适应大众旅游时代需求,各地以厕所革命为契机,全面加强旅游交通体系、自驾服务体系和咨询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满足自驾游、自助游、亲子游快速增长的需求。不断扩大的高铁“朋友圈”、高速公路网络以及方便快捷的景区“零换乘”,让假日期间来陕旅游的外地游客大幅增长。节前举行的2018陕西金秋旅游节,300余项活动、200多景区优惠迎客,30处醉美秋色、250余处人文自然景区共推“金秋陕西免费之旅”。为应对假日旅游高峰,全省各地、各部门创新举措,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西安、咸阳等地提前发布假期出行指南,引导游客错峰出行;华山、大水川等景区采取网上提前预约的方式,方便游客购票入园。
假日期间,华山接待游客19.45万人次,同比增长33.16%;翠华山接待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261%;黄河壶口瀑布接待游客20.9万人次;西安城墙景区接待游客25万人次;大雁塔景区接待游客10.9万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接待游客109.82万人次。一系列优惠措施,让更多群众分享旅游业快速发展成果。假日期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54.7万人次,同比增长17.63%;华清宫景区接待游客31.3万人次,同比增长20.05%。备受青睐的乡村旅游成绩不俗,节日期间,袁家村共接待游客108.4万人次;马嵬驿接待游客92.18万人次;白鹿仓接待游客128万人次。而随着旅游品质化提升,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欢迎。柞水阳坡院子、花锦园、诸葛古镇青舍精品客栈、华州区“伴山闲”等民宿游客爆满,国庆假日期间一房难求。
节日期间,红色旅游火爆。随着“延安情·延安行”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的不断深入,陕西红色旅游线路和产品为更多的学子所熟知,走进陕西、体验红色经典文化成为一种潮流。假日期间,宝塔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延安革命纪念馆接待游客13.5万人次,渭华起义纪念馆接待游客15.67万人次。
火爆的旅游业不仅为景区带来收益,也带动了商贸、住宿、物流、娱乐等领域的消费,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假日期间,西安曲江板块酒店入住率达到90%以上,陕西互联网旅游龙头企业骏途网七天服务游客50万次,同比增长52%,10月4日收入1507.82万元,创单日营收最高记录。西安“皇城观光”旅游巴士累计接待游客超过 2.7万人次,上座率超过90%。
国庆节长假期间,交警在路面进行疏导。
“十一”期间 全省道路输送701.57万人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副处长张薇表示:今年“十一”黄金周,受小客车免费通行、天气总体情况良好和7天长假等因素影响,来陕旅游、回乡探亲访友人数激增。全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周密安排,确保“五大领域”即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工程建设、城市公共交通运输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国庆节期间,全省道路运输客运量701.57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9.8%;全省累计投入客运车辆120639辆次,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82%。全省高速公路路网总流量约1269.89万辆,日均181.41万辆,较上年同期增加25.19%,是平日流量的1.92倍,其中小型客车1085.84万辆,日均155.12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23.45%。黄金周七天共减免通行费用约3.06亿元。 西安地铁全线网总客运量为1604.7万乘次,较2017年同期,线网客运量增长了25.9%。加开列车49列次、延时列车32列次。陕西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热线12328累计接听来电18645个,主要以路况咨询为主,服务投诉35起。
1076万观众走进陕西文博单位体验传统文化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蔡理华表示:国庆节前夕,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降低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相关规定,以秦始黄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等为代表的全省27家文博单位均下调的门票。国庆假期,省内各对外开放文博单位通过举办陈列展览、开展文化艺术节等方式,向公众奉献“文化大礼包”,共推阐释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58个新展览和270多场公众教育体验活动。
据统计,节日期间,共有1076万人次观众走进陕西文博单位体验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文明,追寻文化记忆。其中,秦始黄帝陵博物院共接待观众53.6万人次,创开馆以来单日接待和总接待量的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