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质量监督电话:13359256886

地址:西安市李家村万达广场一栋一单元1422室(李家村地铁A口)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行业新闻 >> 董军:“六大特质”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董军:“六大特质”引领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来源:www.029558.com   编辑:西安康辉旅行社    时间:2012-08-08 14:43:23   浏览量:1767次

 一位诗人曾经这样说过,“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不能忘怀的,一个是母亲的面孔,一个是城市的面孔。”

  西安,正以其越来越国际化的面孔,留给世人更深刻的记忆。

  日前,本报记者对西安市市长董军进行了专访。董军市长对“国际化”作出了自己的解读: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要着力打造六大特质,即高端化的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广泛性的国际交流、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开放性的公共治理和个性化的城市特色。他信心满满地说:“西安作为内陆中心城市,通过创新机制、营造环境、改善管理、打造特色,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完全能够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化城市。

  特质一:高端化的产业结构

  记者:“十二五”时期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西安市如何抓住和用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董军: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这是国家赋予西安发展的历史使命。

  众所周知,产业是城市的命脉,没有产业作支撑的城市,是缺乏基础的城市,也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第一要务就是构筑高端化的产业结构。所谓“高端化”,是指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就是要构建具有高度市场化、高度品牌化、高度科技化以及高度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统观当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国际化大都市,比如纽约、东京、香港等,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鲜明的特征。

  未来五年,是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大力实施优势产业支撑战略,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加快构建高端化的产业结构。要积极培育壮大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建成西安综合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要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深化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轻工业,做大做强航空、航天、汽车、专用通用设备制造、输变电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扎实推进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使旅游产业更具文化内涵,文化产业更具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世园公园、道文化展示区、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等一批重大旅游产业项目,促进西安旅游提等升级,加快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坚持生产服务业与生活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支持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服务业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以高新区、航空基地、航天基地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以经开区、渭北工业区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功能区,以曲江新区、临潼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以中心城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沣东新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功能区,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旅游和文化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特质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

  记者: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未来几年,西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董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的关键,是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硬件”基础。

  按照《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西安都市区人口将发展到1000万,主城区面积将达到800平方公里,建设如此规模的特大城市,必须有一套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保障。综合借鉴世界发达城市的经验教训,西安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是高效便捷。加快构建都市区对外2小时辐射圈、内部1小时通勤圈、主城区半小时通达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积极开拓国际航线,增加航班密度,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加大缓堵保畅力度,继续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慢行交通等体系建设,建成布局科学、衔接良好、组织有序的立体化城市路网体系。

  二是生态宜居。继续加大治污、增绿、蓄水工作力度,切实保护秦岭,综合整治渭河。加快形成以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以14个国家、省、市森林公园为主体的秦岭保护体系,再现“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的城市生态水系,建成“三环八带十廊道”的城市绿化体系,有序搬迁和逼退建成区内的污染企业,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

  三是确保安全。完善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热、供电和通信等设施,全力维护地铁、广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安全,严防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确保城市安全。

  特质三:广泛性的国际交流

  记者:早在1300多年前的盛唐时期,长安已成为一座国际化的城市。千年之后,西安再次吹响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号角,将如何进一步扩大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

  董军:西安虽然不靠海、不沿边,但处于中国地理位置中心,不仅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还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城市和“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更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实施内陆开放的窗口城市,这为西安扩大对外开放交流,创造了优势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要借助这些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积极开展广泛性的国际交流。

  在“走出去”方面,要积极举办、参与各类国际性会展、会议和活动,拉近西安与世界的距离,加速融入全球发展的进程。西安这几年越来越受到国际关注,广泛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之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系列国际会展和经贸活动的成功举办。比如,去年我们成功举办的西安世园会和欧亚经济论坛,赢得了国际国内的普遍赞誉,充分展示了西安开放自信的新形象。同时,要加大企业境外投资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能带动我市经济、技术、产品出口和扩大就业的企业“走出去”,提高对外投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企业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

  在“请进来”方面,要加强对外开放环境建设,大力发展国际性交通,建立开放的人口流动和人才管理制度,着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整体环境,使西安成为西北地区汇聚国际各类要素的首选之地。要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区位、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要加强对外交流平台建设,推动部分国家在我市设立领事馆,国际组织设立办事处,国际性商会设立机构,积极搭建民间交流平台,不断提升西安国际影响力。

  特质四:包容性的文化氛围

  记者: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需要塑造什么样城市氛围,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和谐共生?

  董军:西安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早在盛唐时期,西安就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国际大都会,有很多外国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来这里贸易、留学、生活、交流甚至定居,多种文化在这里交流、交汇、交织,共同促进了盛唐文化的大繁荣,这种博大、包容、自信的文化传统沉淀为西安城市的发展基因。我们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就一定要继承和弘扬“包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维护好包容性的文化氛围,让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都能在这座城市包容共存、和谐共生。

  包容性的文化氛围,其灵魂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它体现了城市的胸怀和自信,反映了城市对人的理解、关怀和尊重。有了这样的文化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产业,才能拥有更强的凝聚力,才能释放更大的创造力。我们要大力弘扬这种人文主义精神,着力营造尊重人、了解人、关心人、提高人的浓厚氛围,吸引更多省外、境外人士来西安创业发展,不断增强西安人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同时,要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向国际化标准看齐,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文化演艺场馆以及教堂等公共设施,满足城市的多元需求,创造更高质量、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随着三星电子项目在我市落户,将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来西安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快国际社区建设,努力营造包容、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特质五:开放性的公共治理

  记者:国际化大都市的治理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如何调整治理思路、创新治理方法和模式,创建更好的社会环境?

  董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公共管理角度讲,就是要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构建政府调控与社会协调互联、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管理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管理力量互动的开放性的公共治理体系,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一是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增强条块管理互补性,努力消除管理盲区。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拓展城市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做到市区与郊区、治标与治本、整治与疏导并举,基本形成规范有序、结构合理、开放透明、足以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市民安居乐业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要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坚持“管建并重”,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加大对城乡接合部和城中村管理力度,推行主城区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发挥社区服务功能,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

  三是要扎实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坚持精细化服务、网格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保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坚持利益分析方法,强化和谐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树立多边受益、共生共济、合作共赢理念,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求同存异、化异趋同,推动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利益共同体。深入开展“平安西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大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发生,增强市民的安全感。

  特质六:个性化的城市特色

  记者:西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特点鲜明的城市,如何保持和发扬她的城市特质?

  董军:没有个性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西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积淀,决定了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本土性的城市风格,这是西安城市的个性和气质。我们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就是要保持和弘扬城市鲜明的个性,不求最大最强,但求最具特色,体现精致精美、大气恢弘的特点,向世人充分展示西安的独特魅力。

  一是要凸显民族性的鲜明特征,比如在城市建筑风格上,要充分体现民族性的元素。近年来,我们建设的大唐芙蓉园、道文化展示区、雁塔北广场等等,不论色彩还是外观,都体现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既有个性,又非常大气。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以高起点的规划作为引领,体现民族性,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塑造西安华夏故都的新形象。

  二是要突出城市山水特色,构建“依山傍水”的城市格局,把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秦岭的保护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山水同构。依托秦岭北麓自然资源,做足山水文章,充分展示“山水秦岭、人文西安”的独特魅力,形成城市与山水相融合、生态与经济社会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新格局。

  三是要大力彰显西安文化。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与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格局,努力把西安建设成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坚持文化走出去战略,使西安成为展示华夏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

  在采访的最后,董军市长饱含深情地说:“城市的建立与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安是具有全世界意义和全人类价值的城市。在加快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进程中,西安承担着传承中华文化、推广中国价值、讲述华夏故事的重要责任,我们不仅要使西安成为保存中华记忆的城市,还要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的城市,更要成为追寻人类文明足迹和探索现代城市发展轨迹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