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万寿寺塔,曾在2年多前发生了严重倾斜。经过紧急的钢架支撑、稳固后纠偏等抢救保护之后,现在看上去马上就正了。记者从市文物局召开的现场会获悉,这是西安首例古塔纠偏。
倾斜
夯土不实渗水严重导致
万寿寺塔距今约400余年,现位于东郊西光中学南校区的操场上。6层高22米,是一座六边形楼阁式砖塔。作为西安首批文物保护单位,近十几年来每年都会有专业机构进行倾斜沉降观测。但是2011年5月28日晚,塔身却发生了突然严重倾斜。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塔身突然倾斜呢?市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多次研究后,表明塔体倾斜原因主要有四个。
首先是万寿寺塔兴建时2.1米深的夯土不够结实,地基没有进行严格加固。第二个原因是塔体周边的晚期墓穴已经坍塌。第三个原因是西光中学在2009年改建操场时,抬高了操场地面,使塔基处于低凹地带。当时降雨过多,渗水严重。“干黄土比较坚固,但是湿了的黄土深陷量非常高,可以达到1.1米深。”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的专家蔡怀恩告诉记者,勘探对比发现,塔下面夯土含水量已达到28%,远远高于周围百分之十几,达到变形指数,导致塔体重心偏移。第四个原因是上世纪70年代曾经在塔周开挖过防空洞,导致塔基失稳。
纠偏
从塔身穿“木”衣加固开始
当时倾斜非常严重,每天都在继续倾斜。从2.231米到2.63米,倾斜量(塔尖偏离中心线)最大达到2.64米。“情况太紧急,其他方法都不能救急,所以选择了钢架支撑。”省文化遗产研究院专家王伟告诉记者,连着几日抢修后,塔体基本趋于稳定。钢架支撑了1年多,“要等它相对稳定后,才能进行进一步抢修”。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万寿寺塔穿了一件“木衣”,四周搭着脚手架,钢架还在,肉眼看上去塔身已经正了。到底是如何纠偏的呢?
现场施工单位负责人陈平告诉记者,9月1日进施工现场后,开始地质勘查。施工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先是对塔体进行预加固。塔体用棉絮铺底,再用木板包裹几层,这样能加强塔体的整体性,防止纠偏中出现左摇右摆。第二步则是地基加固,这也是纠偏的关键。地下用混凝土梁,将塔底箍住,防止纠偏中产生的不匀力量。最后一步是纠偏检测和取土,24小时检测并用石膏条贴住已经产生裂痕和可能产生裂痕的地方,用百分表(可精确测到0.01毫米)、水准仪来测竖向横向有无沉降、偏移的变化。然后精准计算,在非倾斜一面的精确的地方慢慢取土,让塔身靠自重回倾下压。
3个月的时间,2.64米的倾斜量快速回弹,目前已经纠偏了2米,还剩下60多厘米的倾斜量。万寿寺塔在历经两年多的倾斜之后,终于又直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