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质量监督电话:13359256886

地址:西安市李家村石化小区底商康辉旅游(李家村地铁B口向南100米)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旅游咨询

首页 >> 旅游资讯 >> 旅游行业新闻 >> 手工作坊园区"现身周原遗址 周人流行骨簪做头饰
手工作坊园区"现身周原遗址 周人流行骨簪做头饰 来源:西安旅游网   编辑:www.029558.com    时间:2014-01-11 16:40:42   浏览量:1190次

  周原遗址发现超过70周年。作为周文化的发祥地,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它位于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周原遗址最为全面系统的一次考古调查成果。各个邑(相当于区)聚成一个城市,发现诸多道路、墓葬、大型建筑、手工作坊区,还原出这个城市250多年的兴盛。

  周人流行用骨簪做头饰

  省考古研究院与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周原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从去年7月到12月底,对现存的地表遗存分布及微地貌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调查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基本上搞清了遗址不同时期古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

  调查发现了36处手工作坊,累计发现已达56处,其中成规模的有28个。包括铸铜作坊、制骨作坊、角器作坊、玉石器作坊、蚌器或漆木器作坊、制陶作坊六大类。涉及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青铜器在商周达到顶峰,它是祭祀等国家重大仪式的必备品。“按照等级,什么人用什么礼器”,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种建荣告诉记者,这次发现7处铸铜作坊,其中1处属先周时期,6处属西周时期,周原遗址也成为西周时期铸铜作坊发现最多的遗址。

  本次还发现20处制骨作坊,其中位于云塘村的制骨作坊,是一处西周时期规模交大的骨笄(骨簪)作坊。“周人不论男女,都用骨笄来做头饰,究竟是男用的多还是女用的多,现在还不好说。”种建荣说,以前发现过非常精致的骨笄。

  另一个在5处作坊中发现了将蚌片加工作为木器上的装饰物。这5处作坊汇总发现了大量蚌片(原料)和用于装饰漆木器的蚌器残品。就是把蚌片制成螺钿,嵌在漆木器上做装饰。

  发现“手工作坊园区”

  这次还发现了一个“手工作坊园区”,位于齐家沟东岸,北至南长约1700米、面积约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中连片分布着上述6类6个作坊,形成一个手工业作坊区。

  这些作坊年代多从西周早期一直延续到西周晚期,延续250多年。据悉,作坊工匠基本均为殷遗民。作坊产品均较单一,可谓“术业有专攻”,例如角器作坊有4处,其中2处专门是用鹿角制作角镞(箭头)。这说明当时周人的手工艺非常发达,专业化程度很高。

  此外,有不少陶器或石器上单刻有“王”字,种建荣告诉记者或说明这一作坊区与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种建荣分析:“要么是王室控制的,要么就是特供给王室的。”

  本次调查记录遗存采集点近3000个,抽样勘探面积近10万平方米,获得了更为丰富的遗址商周时期聚落布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