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订单:
春节期间,很多人会利用长假到境外旅游。为此,西安旅行社和业内专家为游客带来了行前文明提示;作为游客,也应该做个文明人,让旅途生活更惬意。
文明行为有改观,大声喧哗、遵守秩序等方面仍需加强
“这些年,中国游客出境旅的行为文明方面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携程旅行网的一位导游告诉记者,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热情、亲切,比较好相处,购物能力很强。
这位导游还举例说,中国人吃自助餐时,越来越注意节约,吃多少拿多少,这方面,到欧美的长线团的团友比到东南亚的短线团友做得要好一些。
“但还是有一些较普遍的不文明行为,需要游客注意。”他说,比如秩序感不强,例如,排队时前方有团友排队其他团友会借机插队;还有习惯在出行时吃零食。在很多国家,人们在公共场所尤其是公共交通上不吃东西,因为,可能会产生气味、掉屑,引起他人不适;四是国人在禁烟的场所抽烟。
另外,国人也不太尊重当地风俗。据西安旅行社了解,在泰国,中国游客总喜欢拿中国人的工作效率来要求当地人。
这位导游还说,人的行为习惯都源自文化,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习惯,通过相互的理解会减少很多摩擦。常见的有小费问题,很多国家的酒店、餐厅、出租车等服务行业都有收小费的习惯,国人经常会忘记给,或者不知道该给多少,或者不愿给。
例如,入住星级酒店,一般由行李员送行李到客房并收取小费,国人不习惯这种服务,也有不放心行李离身以及尽快进房休息的因素,喜欢自己提行李;社交空间方面,很多外国人不习惯随意的、突然的身体接触,尤其是在排队时,会造成一些老外的不适感。
此外,中国游客不善于表达歉意和谢意,比如说对不起不及时,意识不到要向大巴司机说声谢谢,让老外误会国人没有礼貌。
入境随俗、保持礼仪,才能赢得尊重
春节长假临近,针对出境游中的不文明现象,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制订了环球国旅“文明旅游实用攻略66条”。
攻略中不仅包括“不能插队、食物诚可贵、用餐勿浪费”等基本礼仪,也有“户外旅行时,带走所有垃圾,别让小动物因误食塑料袋而丧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提醒。
此外,旅行社也针对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编写了风俗提示,比如,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一般人不用牛皮制品;在匈牙利,不管住店还是用餐,千万别弄碎玻璃器皿,会被认为要交厄运;在阿尔及利亚,与人握手要用力,若握手有气无力被视为不礼貌等等。
“旅行文明,不仅是自身文明的展示,也包含对不同文明的理解、包容和尊重。”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营销总监夏金菊认为。
她说,对于中国游客而言,了解世界旅行者通用的规则及不同目的地的风俗禁忌是非常必要的。一个受尊敬的旅行者,应当做到入境随俗,保持基本的礼仪,对自然和历史怀有敬畏之心,尊重文化的差异,尊重公共秩序,尊重传统,尊重他人,而最重要的是尊重自我。
应遵守国外的一些文明提示,但没必要情绪化解读
中国游客不文明现象正在好转,不能总是标签化,觉得只要是中国游客就是不文明的,有西安旅行社专家说,实际上,外国游客中也存在不文明现象。
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的访谈中认为,旅游是从惯常环境到陌生环境,而一般人在离开惯常环境后,自我约束力会相应减弱,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专家认为,有些不文明现象可能是文化的差异。当然,中国游客为什么被说成不文明的比较多,根源还是我们存在着不文明的情况,但有必要加以区分。
从经济、社会的原因上说,一是中国的出境游处于高速发展期,而且大规模的出境游也就是近十来年的事。
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成了全球最大的出境游客源国,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几率客观上增加了,就好像一个小孩子突然长大了,容易引起别人关注。
第二,对于大规模中国游客的到来,很多旅游目的地也存在着准备不充分的问题。比如旅游环境、接待能力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不足,所以不文明现象就显得更加突出。
此外,走出国门的中国游客,如果看到一些用中文写的提示文明的标识,也不要认为就是专门针对中国人的,只要认真遵守就可以了,没必要进行情绪化的解读。